第259章曹刘双雄(2/2)

天才一秒记住131文学: www.131wx.com

    刘备捏着鼻子让张昭出任长史,属实是无可奈何。但曹操再次南下之际,刘备想看看张昭有何态度。如果张昭劝他投降,刘备真就准备把张昭扔到建安的山沟沟里。

    张昭自然不知刘备心里的打算,清了清嗓子,说道:“启禀主公,曹操兵马虽众,但不足为惧。其无舟舸,我军屯驻濡须口,足以据之。”

    “且雷绪、陈兰等江淮义士,心怀我江左,与主公联络多时,今避难灊山,或可派猛将率众援之。接应义士及其帐下部曲族人,以免让曹操所掠得。”

    刘备向张昭投去赞许的目光,他不悦张昭之前劝刘琦投降的行为,但从现在张昭的表态,让刘备甚是满意。就怕自己帐下的众吏之长,忽然站出来说打不过要投降。

    “孔明、子敬有何见解?”刘备问道。

    诸葛亮轻抚羽扇,说道:“曹操豪言十万大军,但以亮观之,曹操何来十万大军?”

    “金口之战,兵马十不存一,大将乐进、程昱、娄圭、路招等皆战没于江汉,曹操狼狈逃回中原,已是侥幸。仲邈居南镇,襄樊兵马必然又是不少。”

    “以曹操奸诈之秉性,亮以为曹操帐下兵马远不足十万,或有五六万尔。主公可起江左四郡之士,屯于濡须口,与曹操对峙。时可遣偏军去救雷绪、陈兰等江淮义士。”诸葛亮说道。

    刘备初掌四郡才几个月,地方官吏人员还没摸透,各郡士卒以及曹氏降卒人数看似多,但论实际战斗力是真不高。

    此前刘备向刘琦书信,便是担忧这件事。今时他听诸葛亮分析曹操帐下兵马的真实数目,心中顿时稳了许多。

    如果曹操真率了十万大军南下,与他来争濡须口,估摸他可能真会摇人,让刘琦派人前来支援。

    待诸葛亮讲完,鲁肃补充说道:“主公,鄱阳郡临近灊山,或可书信一封,让霍鄱阳遣军士支应粮草,又出人为向导,以便我军入山作战。且曹操仅有五六万之众,肃以为曹操此行,或非濡须口,而是安抚江淮,以免动荡之际,被我军所夺。”

    刘备微微颔首,说道:“孔明、子敬所言,甚符孤意!”

    说着,刘备面露惋惜,说道:“孤本意今岁安抚江左,整顿兵马,明岁起兵北伐江淮,联合陈策、梅成、雷绪等义士。然却逢曹操领兵南下,甚是可惜。”

    从江陵回来后,刘备是真勾搭上了陈策、陈兰、梅成、雷绪等四人。期间言语热烈,四人也都有归降刘备之意,甚至谈到了明年起兵夺取合肥的事宜。

    可惜身在中原的曹操也察觉到了江淮的异动,不给刘备时间准备,仅在金口之战后的数月内,便率兵南下江淮,挫败刘备的企图。

    继而,刘备站起身子,说道:“曹操南下合肥,其部兵马不足为惧。今传令各部,命丹阳太守关羽、建安太守张飞、留营司马赵云、庐江太守甘宁等各军将士汇于濡须口,胜兵四万人。张昭、糜竺、徐庶等州郡吏员留守江左,度支粮草,安抚百姓。”

    顿了顿,刘备说道:“军师随军出征。”

    “诺!”众人起身应道。

    在刘备的军令下,负责江北守备的关羽,率先发兵至濡须口,入驻东、西二关,修筑大军的营垒工事。同时曹操的先锋部队也已抵合肥,曹刘两军隔着巢湖而望。

    及五日后,刘备率张飞、甘宁、赵云等将,以诸葛亮、鲁肃为辅,起兵三万进驻濡须口。

    刘备拿着雷绪传来的书信,说道:“雷子端来信言,陈兰、梅成率部曲族人数万逃入山中。本欲以灊山之险,断张辽追击之念,然张辽骁勇异常,登山而进,奋勇作战,数破山间营垒。”

    “子端兄二子奉命殿后,盖不能阻张辽之勇。长子雷脩战死,二子雷远受伤。今张辽督张郃、牛盖二将,已追入灊山之中。部曲、百姓七八万人翻山越岭入天柱山,唯望我军出兵救之。”

    刘备走南闯北,结识过许多人。昔日与对于袁术帐下的雷绪有过几面之缘,互相书信几次,关系也融洽起来。

    放下书信,刘备忧虑说道:“孔明,灊山战况危急,不可不救。然曹操遣张辽出战,我军欲救之,非云长、翼德出战不可。”

    诸葛亮沉吟良久,说道:“张辽智勇兼备,昔白狼山识蹋顿之虚,陷阵斩将,斩杀蹋顿,骁勇无比。张将军出战,怕是难敌张辽。深思想来,或许唯有关将军出战。”

    “云长出战?”

    刘备捋着胡须,说道:“文远之勇,锐不可当,孤亦知晓。命云长出战,或许可救下雷、陈、梅三位将军。然云长督万人大军,今让其率精锐入山作战,怕是不愿啊!”

    对于自家二弟的性子,刘备岂能不知。当初在夏口作战时,关羽曾埋怨过刘备,如果当初许昌行猎时杀了曹操,岂有今日之局势。

    诸葛亮抚扇笑道:“亮已一计,可让关将军心甘情愿,自领精锐兵马出战。”

    “哦?”

    刘备正襟危坐,说道:“孤愿闻其详。”

    “关将军~”

    诸葛亮刚开口说话,侍从入帐打断说道:“启禀主公,有船队靠岸,其领头之人自言乃是益州议军校尉法正,携副将孟达,率四千兵马来援,船上还有十万石粮草,以为度支我军兵马之用。”

    “速请!”

    刘备本因侍从打断诸葛亮的说话,颇是不满。但听闻是法正,他又率领四千军士,十万石粮草而来,脸上转阴为晴。

    握着诸葛亮的手,刘备笑道:“孔明,孝直从益州远行而来,今当随孤出迎。且孝直之才,于军前作战,必有裨益。计策之事,可稍后言语。”

    “诺!”

    刘备起身而出,诸葛亮与鲁肃对视一眼,也跟了上去。

    少顷,刘备出现在濡须水的码头上,得见数月不见的法正,脸上笑容浮现。

    “孝直!”

    “使君!”

    指挥士卒搬运粮草的法正听见自己的字,转头望去,见到快步相迎的刘备,心中欣喜万分。

    “孝直远道而来,不必多礼!”

    刘备扶起试图行礼的法正,笑道:“孤得仲邈书信,言孝直、子敬说服刘益州,出兵援粮于孤。得信之时,孤心中不胜欢喜。”

    “然所喜为何?不为兵粮,是为孝直尔!”

    “使君!”

    法正鼻尖泛起了酸意,似有泪水流落。

    太能撩了!法正这个几十年不曾欲过明主的男人,实在是被刘备玩得死死的。

    挽着法正的手,刘备又笑道:“今大战之时,江左初附,孤军中缺粮,孝直西来,正解孤之难题。”

    江左缺不缺粮,或许不得而知。

    然刘备却是深知法正、孟达缺这份功劳。

    有了这份功劳,别人才有参与感。要不然远道而来的法正、孟达光看刘备御敌,那多尴尬啊!

    得闻刘备这般言语,法正精神抖擞,拱手说道:“正从霍南郡口中得知江淮似有战事将发,恐使君初掌四郡,兵力不足,粮草不济,故与子敬星夜兼程,顺江而下,不敢耽搁。”

    “孝直抵达,正是时候!”

    刘备说道:“今曹操已在合肥扎营,与我大军隔巢湖对峙。孝直之才,可为孤参谋一二。”

    法正目光掠见诸葛亮、鲁肃、陆议等人,谦虚说道:“使君于巴蜀作战,正尚能助力。今在江淮,正初到此处,山水地势不明,曹军兵情不知,不敢妄言。”

    刘备那么说纯粹是在表达他对法正的重视,让法正感受到尊敬。总不能说你刚来,啥都不知道,坐在诸葛亮旁边,适应下环境。

    当然法正也不可能当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初到巢湖的他,还真没资格说话。

    “无事!”

    刘备挽着法正的手,问道:“不知孟子敬何在?”

    法正指着身侧的孟达,说道:“此为孟达,孟子敬。父为汉凉州刺史孟佗,曾率兵西征疏勒,扬汉威于西域。”

    法正为孟达挑好的说,实际上孟达之父孟佗与张让关系亲密,孟佗依靠贿赂张让,当上凉州刺史。率军西征疏勒,实际上也没有打下来。

    苏轼为此写诗讥讽道:“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

    得见相貌出众,不卑不亢的孟达,又听闻是东汉前凉州之后。刘备上前,握着孟达的手,温声说道:“江水万里,关山重重,子敬远行,甚是辛苦。”

    “皆为公事尔!”孟达正色说道:“今能得见使君,达心中不胜欢喜。”

    刘备握着孟达的手,笑道:“莫非孤与子敬有缘否?”

    说着,刘备面对众人,说道:“孤有族叔字子敬,幼年资我习学;时孤入江左,得贤才鲁子敬;今在濡须口,又有西方上士孟子敬相助。属实可贺!”

    “哈哈!”

    谈笑间,刘备带着众人步入大帐。

    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备仅想表达自己对孟达到来的欢迎,而孟达却想借此讨好刘备。当他得知刘备叔父也是子敬时,动了将自己改字的念头。

    当然纯粹是孟达自己有,不管是鲁肃、刘备皆不在意。

    毕竟鲁肃,豪侠大气之人,会在意这点细节。若是刘备那般拘泥于小礼小节之君,说不准鲁肃还看不上刘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