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羌塘风雪(1/2)

天才一秒记住131文学: www.131wx.com

    时间很快来到了天宝十二载(753年)的四月。

    李嗣业所率领的八千安西精兵外加四千吐蕃民军已经在羌塘无人区中走了一个多月,行程也已经超过了一千里。

    在陆小宁的指引下,大军又来到一个盐水湖边。

    眼看天色已近傍晚,李嗣业当即下令安营扎寨。

    陆小宁则将镜头拉升到最高,然后分屏打开百度地球进行比对。

    通过比对之后发现,这个盐水湖应该是改则县的拉果错盐水湖,距离拉萨大概还有一千五百里路程,征程已经走完一半。

    当下陆小宁便又将镜头降下。

    地面上,安西军已经搭起帐篷,正在埋锅造饭。

    吐蕃民军则将散在四周吃草的牛羊马归拢一起。

    李嗣业则带着三百亲卫军在盐水湖边挖渠引水,并在水渠上方覆盖帆布,帆布四周以石头泥土压住,中心再压上几块石头,以形成漏斗状,在漏斗的底部放置容器,等次日太阳升起之后就可以凝结淡水供人畜饮用。

    这其实就是个蒸馏水收集装置。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常识,一钱不值。

    但是对于李嗣业等唐朝人来说这却是仙家手段。

    安西军将士首次喝到这个装置凝结的淡水之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能够将又咸又涩的咸水变成清冽可以饮用的淡水,只有仙家手段。

    正在忙碌的崔河忽然之间一僵,随即好像变了个人。

    李嗣业就知道陆天师已经上身,当即一叉手唱喏说:“陆天师可曾看清楚?”

    “嗯,已经看清楚了。”崔河(陆小宁)点了点头说,“此地距离逻些大约还有一千五百里路,按目前的行军速度,大概还要走一个月左右时间。”

    平均每日行军五十里,相比蒙古骑兵可是慢了许多。

    蒙古大军西征平均每天可以走八九十里甚至上百里。

    而且这不是十天八天,而是持续上百天的长途行军。

    安西军走得慢,主要还是因为青藏高原的海拔太早,氧气太过稀薄。

    因为稀薄的氧气支撑不了高强度的远距离行军,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不行,要不然弄出个肺气肿基本上就没得救。

    李嗣业闻言松了口气。

    再走一个月的话完全没有问题。

    剩余粮食足够大军吃上三个月还有富余。

    更何况随军出征的两万多只羊、两千多头母牛和五千多匹母马大多也还在,每天可以产奶将近十万升,八千安西军和四千吐蕃民军,每人每天有八升奶,根本喝不完,最后一大半都做成了奶酪,奶酪可真是好东西。

    美味好吃,还能让安西将士变得更强壮。

    想到这里,李嗣业又向陆天师投去钦佩的目光。

    到底是陆天师,如此奇妙的后勤供给都能想到。

    有了这个法子,大唐军队的远征距离和能力提升的不是一点点,而是有了脱胎换骨的提升,大隋当年要是掌握了这个法子,就绝不会被高句丽给生生拖垮,还有太宗皇帝也不至于三征辽东仍旧奈何不了区区高句丽。

    李嗣业更是忍不住畅想,有了这个后勤供给法,安西军远征大食(阿拉伯帝国)甚至拂菻(东罗马帝国)也就成为了可能。

    就在李嗣业畅想未来的征伐时,陆温快步过来。

    “喏。”陆温叉手唱了个喏又说道,“随军的牲口已经全部入圈,不过经过清点又少了好几只母羊,估计是被野狼或雪豹叼走了。”

    大军进入羌塘后不久,经常会有猛兽尾随行军。

    安西军大多会组织弓箭手进行猎杀,但只能保一时。

    因为过了不几天便又会有狼群出现,有时候还会有雪豹。

    陆温又说道:“反正明日要在这里驻营一天聚水,到时末将率弓箭手再来一次围猎,将附近的野狼、熊还有雪豹什么的清理完。”

    李嗣业却忽然抬起头,皱着眉头说:“好像要变天了?”

    崔河急抬头,果然看到西北方的天空中已经漆黑一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